說到「品味」,大家都會覺得這應該是種與身俱來的特質,或者是說似乎這專屬於一些紳士淑女且標記著高級的形象。但作者認為「品味」並不是與生俱來,品味應該是知識的累積與具像,是可以被培養的。

從小到大我們受過無數的教育,無論是學校教的或是從其他管道學習,但為什麼大家都累積了這麼多知識,卻沒有品味呢?
我想關鍵在於兩個部分,
第一個是我們累積的並不是真正的知識,而只是把東西塞到腦子裡而已;
第二個則是不夠有目的性的累積知識。
我們上課、閱讀、體驗,透過很多種方法來把東西丟進我們的腦子裡,但其實這只是緩解了我們「對於知識的渴望」,並非真的讓我們有累積知識。要改善這樣的情況,最好的作法就是在輸入知識的同時,也要進行輸出。
輸出知識指的並不一定是要分享給大家看(當然這是很好的方法),而是指實作也好、試著把學到的說出來也可以,重點在於你得把別人給你的東西,消化之後變成你自己可以運用的東西,那麼這個內容才會真正變成你累積的知識。
你是不是有過一種經驗,上完一堂課之後,當朋友問你:「這堂課在上什麼?」你卻說不出個所以然,甚至只能很雜亂的講出老師今天舉了什麼重點。這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平時都不善於組織消化自己接收的知識,而有時適當的練習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說出來或實際應用在某個專案上,將能快速的讓你更有「我學會了!」的感受。
第二個部分則是不夠有目的性的累積知識,雖然廣泛的接觸不同事物確實能擴展我們的眼界,但事實上我們得認清說我們畢竟不是全能的人物,在短期內我們的學習力是有限的。
所以當我們希望學習某一種專業或某一方面的知識時,其實我們得靠不斷的練習、反覆的練習類似的事情,藉此來深化我們的知識,而不是僅僅沾了一點水,就急忙想換一個點。
舉例來說,關於「美感」這件事,很多人覺得它跟品味一樣是與生俱來,但其實這一樣可以靠刻意的練習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