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是指孕婦產後用一個月(順產)或42天(剖腹產)(依各地民情風俗不同,也有四十天、兩個月和一百天的差別。) 的時間進行休養。坐月子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稱之為"月內",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為產後必須的儀式性行為。從社會學和醫學的角度來看,"坐月子"是協助產婦順利渡過人生生理和心理轉折的關鍵時期。 我自己坐月子是算了一百天的,因為我兩胎都剖腹生產,其實過了一百天,走路仍然不順暢的。
在廣東及附近的一些地區,產婦做月內到了第12天之後(由嬰兒出生當天起計12天),親友才可以探望產婦及嬰兒,該天稱為「十二朝」。廣東人也在該天開始派發薑醋。而有些家庭會根據其家鄉的習慣舉行儀式,如拜祭祖先。
慎寒溫
內容目錄
隨著氣候與居住環境的溫濕度變化,產婦穿著的服裝與室內使用的電器設備,應做好適當的調整,室內溫度約25~26℃,濕度約50%~60%,穿著長袖、長褲、襪子,避免著涼、感冒,或者使關節受到風、寒、濕的入侵。
適勞逸
適度的勞動與休息,對於惡露的排出、筋骨及身材的恢復很有幫助。產後初始,產婦覺得虛弱、頭暈、乏力時,必須多臥床休息,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時間還是以1小時至2小時為限,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導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關節的疼痛。
勤清潔
頭髮、身體要經常清洗,以保持清潔,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古代由於環境簡陋,生活條件差,又沒有電器設備,因此規定較嚴,而有一個月不能洗頭、洗澡的限制,現代人不必如此辛苦。洗頭,洗澡要用40℃左右的溫水,洗完頭後要及時用乾毛巾擦乾頭髮。話雖如此,我自己生第一胎的時候,沒聽老人家說,第五天回家洗了頭,沒過兩小時我就發燒要回醫院了,所以,生第二胎的時候,我足足忍了兩個星期才洗。最好是看看自己回復程度才決定什麼時候洗頭。我坐月子期間,我是沒沾過生水的,這個外面真不多人提及,未滾過的水屬於生水,老人家說,沾生水會容易入風。中醫認為人的體表主「營衛」功能,營衛不調就容易受涼,產後媽咪剛生產完身體較虛,因此不碰生水其實是有其道理。
怎樣不沾生水? 也不是什麼都不做,最容易就是戴手術用手套,早上備好薑水用便可以了。 (至於剖腹或敏感體質的媽媽,可用紫蘇,香茅或艾葉代替薑水,同樣有驅風效果,亦能減少對傷口造成刺激。)
調飲食
前面三項每一個人都沒有差別,飲食方面就有個人體質的差異性,應該有所不同;再者,產後排惡露、哺乳也許有不順的情形,或者有感冒、頭痛、口破、皮膚癢、胃痛等等疾病發生,飲食與藥物就必須改變。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最好請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作調配比較妥善。我自己呢,過了10天便去了找醫師配了產後湯,足足喝了100天。
用腹帶
產後使用收腹帶為產後媽媽所青睞,選用的好,對於產後鬆弛腹肌的生理恢復、保持體形,確實可起到極好幫助。跟你們說,我自己呢,是生完第二胎開始就穿壓力襪褲到現在,雖然腰不是很細,最少不再是鬆鬆的,但腿呢,還是不錯的,剛認識的朋友都說,我真不像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告訴你們吧,淋巴系統自身是不會循環的,要靠外壓力,天天穿壓力襪褲,它是有助淋巴系統,就是排毒哦。

收骨盆
女性懷孕時荷爾蒙的作用使骨盆擴張,分娩時,骨盆恥骨聯合被撐開,擴張和被撐開的骨盆得不到及時恢復,不僅會出現胯部增寬、臀部鬆弛、屁股增大等形體變化情況,還會導致O型腿、腰痛、恥骨痛等諸多問題,選用一款專業優質的骨盆矯正帶,對於鬆弛的骨盆和臀部的恢復極有幫助。
營養素
坐月子的媽媽應繼續食用孕婦奶粉,特別是科學補充DHA、膽鹼、鈣、鐵等20多種寶寶發育所需營養素,保證和提高母乳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