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世音菩薩是得民心的神靈,現在官方崇敬觀音菩薩的風俗依然濃烈,俗語云“男拜觀音女信佛”的說法。有人在升官、發家、生子、建房、受災、抱病等主要運動(事情)前後,都要乞求觀音菩薩。有的乃至把玉製或金銀製成觀音菩薩像,常年掛在頸脖上,以保事事順遂、心想事成。觀音菩薩紀念日中,婦女們結伴前去觀音殿燒香,頂禮膜拜,供奉鮮花。那末觀音菩薩誕辰供奉甚麼花好呢?
供奉生果與鮮花要看團體家裡的前提。
· 供奉鮮花生果最久不要超越一周才換新的,而且要堅持新穎,假如不新穎了,就要盡快換掉,哪怕沒有新的換上去,也不可把曾經壞掉的供在佛台上。而且生果要整盤一同換,不可拿掉幾個再把其他的放歸去。
· 每一個果盤,只放一種生果,不適合多種混在一同。花瓶中能夠同時有多種花。
· 生果只能是新穎的,不適合供乾果、果脯之類的。
· 最好供奉帶有香味的生果,如蘋果,橙子,芒果,菠蘿,西瓜等。
· 香蕉與桃子是不適合供奉佛菩薩。
· 供奉菩薩富貴竹是好的。
· 菊花、百合花、蘭花、水仙、牡丹花、康乃馨等是能夠供奉佛菩薩。帶刺的玫瑰花不適合供在佛台上。
· 供奉佛菩薩的花,能夠經過名字來判別,如桃花,喇叭花等都是不可供奉的。
· 別的,帶土壤的盆栽不要供在主台上。
· 一般來說,供奉富貴竹的話,能夠雙方各一個花瓶,每隻花瓶一支、兩支、三支以下都是能夠,最好不要太多。鮮花的數目沒緊要。
官方崇奉觀音菩薩,觀音菩薩法力無邊,有千手、千眼功用。能夠救苦救難,能夠送子送女,還能夠保佑安全,賜福消災。觀音菩薩像普通為一手執淨瓶,一手以柳枝普灑甘露,故成為人們消災、祈雨的工具。“送子觀音”身伴童男童女,面相慈祥,俗信能夠知足人們生兒育女的乞求。
佛前供花對東方花道的影響
佛前供花,顧名思義是以花獻佛,這是禮佛儀式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佛事供花的禮儀最早是經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來竟成為中國插花藝術的重要起源。在南北朝時期的《南史·晉安王子·懋傳》中就有“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的記載。
公元607年,作為日本向隋朝派出的第一個政府使團首領,小野妹子(相見本號之前文章《旅行の隨想:日式花道與中國式插花的不同之處》帶領一批佛僧到達當時的都城洛陽,向大隋學習佛法並將中國的佛教禮儀引入日本,從而促進了日本祭壇插花的興起。小野妹子完成使節任務後,皈依佛教,潛心修習佛法,並製定了祭壇插花的規矩,為日本花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佛前供花的意義
世間萬物很多,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為何它會在佛教中扮演著如此重要的角色呢?我們知道世間一切植物結果前必先開花,在佛教中花被視為是“因”,果實則被視為是“果”。佛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因在修行時非常虔誠的以花供佛並堅定不移的追隨著佛陀,佛陀被其感動當場在大眾面前為他授記,當即成佛,佛號為釋迦牟尼佛。在佛陀的這個故事中,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供花是“因”,得到佛的授記便是“果”,由此可見“供花”的意義有多大!供花是代表修因,花好我們就能夠預想到果會結得好。在大乘佛法裡,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叫“六度之花”,將花供佛才能夠得到圓滿的果報,花在此又代表“因行”。在我們的日常處事待人接物中,只要看到花,就要時刻提醒自己要修善因,將來才能夠得好的果報。正可謂修好因,修善因,才能夠得好的果,得善果。
花的供養因果
花,在佛門中,若獻於佛或菩薩前,稱之為“獻花”;將花散佈則稱之為“散華”。所謂“供花”,是將鮮花用器皿供養於佛前。在佛教中,以花供養佛或菩薩主要有四點意義:
1、表示對佛陀的尊敬;
2、表示對佛陀的奉獻;
3、表示對佛陀的感恩;
4、表示學習佛陀的教化,以佛為師。
正如《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所云:“若有眾生,奉施香華,得十種功德。”通俗來講,如果你前世曾將鮮花供佛前,種下了善“因”,那麼今生你的長相貌美如花,便是其最大的“果”報了。總而言之,能夠以恭敬之心用花供佛,都能獲得無量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