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糕」與「高」同音,有步步高陞的意思,煙韌年糕 「年高」長壽,年年快高長大的意思。過年吃年糕的習俗,據傳從周代開始。由於禾穀成熟一次稱為一年,所以後世過年吃年糕,就含有祝賀五穀豐登的意思了。
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著一則與年糕有關的傳說。據傳於春秋時代時,吳國大夫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劍自刎而死。傳說伍子胥死前囑咐親信:「我死後,如果國家有難,民眾缺糧,你們到象門城牆挖地三尺,就可以得到食糧。」越王勾踐聞知伍子胥遭賜死的消息後,就攻打吳國雪恥。夫差連吃敗仗,都城被越兵圍困,城中糧盡援絕,軍民紛紛餓死。此時,伍子胥的親信按他生前囑咐,去象門挖地三尺,挖到伍子胥以江米粉蒸製後壓製成的「城磚」。從此以後,每逢過年,當地家家戶戶都要蒸製像城磚樣的江米年糕,以奉祀伍子胥的功績。因為是在過年時製作的食品,就把它叫作年糕,沿襲至今。

農曆新年快到,親友們聚首一堂,除了準備豐盛大餐外,當然少不了各式傳統糕點和小吃。注重健康的人都知,傳統糕點大都隱藏「三高」陷阱:高熱量、高脂肪和高糖份。那麼中醫角度又點睇傳統糕點?蘿蔔糕、年糕、馬蹄糕、芋頭糕是否亦是令人容易發福的「邪惡」食品?從中醫角度看,每款糕點的主材料都有其營養價值,只要識得揀兼懂得控制分量,糕點不一味邪惡!
中醫角度:年糕通常用糯米磨粉製成,糯米是家常糧食之一,其性溫味甘,入脾胃經,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的功效。糯米更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澱粉等,營養豐富,更可養胃氣,適合脾虛腹瀉、頭暈眼花和病後產後的人食用;亦因為糯米具收斂作用,體虛自汗、盜汗、多汗、血虛的人多吃有助改善狀況。不過,由於糯米質感極黏,較難消化,脾胃虛弱、消化力較弱者、老人家、小孩不宜多食;糖尿病患者亦可免則免。要注意的是,巿面上大部分的年糕糖份都偏高,如果能自己在家製作,控制糖份,也可以做出美味健康的年糕。
食材
增城蔗糖 4片
水(攝氏40度至50度300ml
糯米粉 300g
澄麵(無筋麵粉)225g
油 少許

做法:
1. 可以用滾水來開蔗糖,但切忌用滾熱的糖水撞粉 (溝入粉漿中)。糖水要先降溫至攝氏40度至50度,才可「撞粉」
2. 先把所有油加入粉中,讓油先與粉結合,再慢慢搓開,才會平均。
(宜選顏色雪白一點的糯米粉,吸水力適中,做年糕也會更穩定。比例大概是:「1份糯米粉:3/4份澄麵:1/10份油」。緊記先加油,後搓粉。)
3. 搓粉最重要的,是蔗糖水(之前已準備好)切忌一次倒進粉中。尤其是剛開始搓粉時,每次一小杓,再一邊用手慢慢搓開,給予足夠時間粉和水結合,否則粉漿會起「粒粒」,出來的年糕不會滑身。
(待年糕開始上色,都要保持每次一杓糖水,慢慢搓開,切忌心急。如果做法正確,表面會開始見光澤,像掃了一層油一樣。當粉漿變到接近流質,有足夠光澤,就可以把餘下的糖水都加進粉漿中。
4. 先把蒸爐準備好或明火滾水蒸,加熱後,才一氣呵成倒粉漿及即蒸,年糕的上下層就會更平均。蒸大概一小時,一底底靚年糕就可以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