蒟蒻的原料來自於一種俗稱為「魔芋」的植物,學名為Amorphophallus konjac,是屬於天南星科魔芋屬,為一種多年生塊莖草本植物,原產於亞熱帶與熱帶的亞洲與非洲,像是印度、錫蘭、越南與中國南方地區,隨著中國佛教的傳播而從朝鮮半島進入日本,在古代中國,晉朝就有栽種蒟蒻的歷史紀錄,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蒟蒻的相關藥引資料,起初為中藥使用,後來才逐漸變成一般食物。
蒟蒻的成份有將近80%都是聚葡甘露糖(konjac glucomannan)所組成,14%為水分、蛋白質為1.7%。碳水化合物的主鏈為D-甘露糖與D-葡萄糖以𝛽-1,4糖苷鍵鍵結而成,支鏈則有𝛽-1,3的糖苷鍵鍵結,這樣的碳水化合物鍵結無法被人體的酵素消化吸收,因此蒟蒻的熱量非常低。
在蒟蒻聚葡甘露糖的鍵結中具有許多的「醯基」,這樣讓蒟蒻的碳水化合物鏈上具有高度的親水性,可以吸附水分,因此將為加工的蒟蒻粉溶在水中會呈現黏稠的膠狀物質,而也是這樣的結構,讓蒟蒻具有高度的水含量。

蒟蒻的確是具有許多益於健康的功效,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這種又被稱為魔芋的植物早2000多年前就被用來治病。而蒟蒻的主要成分是葡甘聚露醣,是一種半纖維素,屬於水溶性多糖,可以在水中形成高黏稠度溶液,遇水之後就會膨脹,體積可以增加到原來的20到100倍,所以食用蒟蒻,可以讓人具有飽足感,也因此才有人想用它來控制食慾,達到減重的目的。
蒟蒻的食物纖維非常豐富,而且遇上水之後會發脹,導致很難消化,所以並不適合腸胃敏感或腸胃功能較弱的人進食。
蒟蒻在餐桌上經常成功地「偽裝」成其他食材,甚至讓人吃不出真假,時常被用在素食料理烹調,如同真魷魚般可下鍋拌炒的蒟蒻魷魚,或蘸哇沙米醬油吃的生魚片蒟蒻,滿足素食者的味蕾。
此外,蒟蒻不同的型態能做不同的口感與料理,如切丁置於冷飲內的蒟蒻,呈現出類似椰果的口感;切成不同寬度的絲狀,則能做出細麵或寬麵的樣式,甚至再次加工做成口感似口香糖的零食等。

蒟蒻的保存方式
蒟蒻放入裝盛飲用水的保鮮盒中浸泡,置放冰箱冷藏可存放1~2天,每日更換飲用水,保鮮度更佳。
經過加工後的蒟蒻,打開包裝會有股腥味,要進行任何蒟蒻料理,事前的處理動作一定不能少!
浸泡:拆封後換水盛裝,泡水時間最好能達4~6小時,瀝乾取出後,就能讓特有的味道散去,之後可再汆燙、冰鎮,都有助去腥味。
汆燙:取出包裝後用流動水沖洗,並輕輕搓洗蒟蒻表面,再將蒟蒻放入燒開的滾水中,待鍋中水再次沸騰後即可取出放涼。也可以在料理前先與薑片一起入鍋煮,水滾5分鐘後即可撈起,便能適度去除異味。
試下呢個薑蔥炒蒟蒻啦!
薑蔥抄蒟蒻食譜
材料:
蒟蒻 (掌心大)1片
青蔥2支
蒜頭2-3顆,
薑片3-5片
醬料:
辣椒醬1茶匙
生抽 (醬油)1湯匙
米酒1茶匙
水1湯匙

1) 蒟蒻切長條狀. 中央切一刀, 前後不切斷
2) 將其中一端繞過中央切縫, 再將兩端拉緊, 即完成整型
3) 少許油爆香蒜頭, 蔥白, 與薑片
4) 再將蒟蒻下鍋翻炒, 並加入辣椒醬炒香
5) 最後加入醬油, 米酒, 與水一起燒, 起鍋前下蔥綠拌勻即完成